全区文化产业上半年增势强劲 同比增长1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内蒙古各地推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各项政策成效进一步显现,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文化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延续增长势头,营业收入增长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区146个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以下简称“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6.5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快于一季度1.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上半年,全区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实现营业收入24.9亿元,同比增长26.3%,增速快于一季度5.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5个百分点。从拉动情况看,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小类中,首饰、工艺品及收藏品批发、图书、报刊零售和珠宝首饰零售等3个行业拉动明显,分别拉动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整体营业收入增长4.2个、2.4个和2.3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业稳步增长,文娱行业回暖带动明显。上半年,文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20.5%,增速快于一季度6.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在9个文化行业大类中,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实现营业收入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倍。其中,景区游览服务营业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3.4倍;娱乐服务营业收入0.8亿元,同比增长90.4%。从拉动情况看,文化服务业小类中,其他会议、展览及相关服务、电影放映和名胜风景区管理3个行业拉动明显,分别拉动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整体营业收入增长2.6个、1.4个和1.3个百分点。全区各盟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普遍较快,其中增速前三的盟市为:阿拉善盟同比增长1.1倍、鄂尔多斯市增长63.4%、乌兰察布市增长57.0%。内蒙古宏观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曹永萍表示,今年以来,内蒙古文旅产业势头良好,体现出了强劲的经济拉动能力,当前内蒙古的文化产业正在转型,希望未来有更多文化新业态涌现,比如近年来兴起的沉浸式展览、数字虚拟景区、“小而美”的演艺新空间等,新业态不仅能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新活力,也能为人们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提升人们的文化幸福感、获得感。
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 加快推进内蒙古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8月11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召开“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 加快推进内蒙古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文俊作总体发布,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就高质量发展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介绍,今年以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聚焦聚力“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在系列利好政策、优质产品、多彩活动的加持下,全区文旅市场实现稳开高走、强劲复苏,文旅消费需求加速释放特色品牌深入人心,上半年全区接待国内游客91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85亿元,分别是2022年同期的2.55、3倍。
为助力内蒙古打造成为自驾游的首选地、露营游的佳选地、度假游的必选地、康养游的优选地。在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一是以供给“新”拉动需求“旺”、消费“长”,实施“百万人互游”计划,创新推出“相约草原”主题系列品牌活动,引领文旅市场持续升温。二是积极融入主动服务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通过发布15项推动文化和旅游业恢复发展的措施,旅游专列、包机专项奖励政策,推出150余项惠民活动,协调银行与文旅企业签约意向金额35亿元等系列举措以政策助力文旅市场全面提振,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文化赋能旅游发展,歌剧《双翼神马》等8项作品获评国家级奖项,10部作品入选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6部剧节日进行全国巡演,全景式大型马舞剧《千古马颂》复演备受好评,舞剧《骑兵》累计演出突破100场次。四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以融合创新带动产业提质升级。积极培育融合发展的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选定11个单位为自治区重点培育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五是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扎实推动“转作风、抓落实、树形象”专项行动统筹联动、同向发力,提升效能护航文旅市场规范发展。
发布会介绍,为满足广大游客对休闲度假的需求,全区文旅系统加大力度推动自驾车营地、度假区、露营地、康养地的建设。目前,已完成全区16个高速公路重点服务区自驾游服务项目提升改造,建成和在建的自驾车营地95家;阿尔山度假区、莲花度假区、多伦湖度假区等度假项目服务品质持续提升;建成和在建的露营地118家,呼和浩特市花海之约等一批高品质露营地深受游客喜爱。已建成和在建的康养基地66家,克什克腾热水、宁城县温泉小镇、牙克石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已成为国内知名康养游目的地。锡林浩特火山温泉景区、多伦三河源温泉景区、阿尔山金江沟温泉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旅游项目,区内2处草原入选国家级“红色草原”名单,推出“亮丽北疆主题精品红色旅游线路10条,“千里草原风景大道非遗支线”入选全国10条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口岸地区旅游业发展方面,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创新推进满洲里、二连浩特、阿尔山口岸地区旅游业发展。满洲里主要推进边境旅游试验区提档升级;阿尔山主要推进休闲度假基地建设;二连浩特主要结合跨境旅游合作区创建工作推进与蒙方合作事项。此外,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持续深化文旅领域“放管服”改革,通过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规范文旅市场秩序,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优化市场环境,切实保障游客权益。
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文旅力量,
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立足资源禀赋优势,不断加大政策支持,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强化品牌宣传推广,推动文旅市场稳开高走、持续回暖,上半年国内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收入分别为2022年的2.55倍、3倍。聚焦提振市场信心,发布15项推动文化和旅游业恢复发展的措施及旅游专列、旅游包机和游客招徕等专项奖励政策,推出文旅消费券、免费机票、打折门票等150余项惠民活动,“相约草原·金榜题名——送你一场毕业旅行”系列盲盒优惠大礼包等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系列利好政策举措推动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聚焦激发消费潜力,创新实施“百万人互游”计划,相继推出“相约草原·携手春天”“相约草原·遇见那达慕”等300余项活动,开发“亮丽内蒙古 四季好风光”系列沉浸式旅游产品和百余条精品旅游线路,以供给的“新”有效拉动需求的“旺”、消费的“长”。聚焦树立品牌形象,整合各类媒体力量,重点活动启用“千号联动、万人直播、百万触达、矩阵推广”的宣传推广模式,带动“亮丽内蒙古”品牌取得显著传播效果,“内蒙古自治区第33届旅游那达慕”等活动亮点纷呈,持续激发旅游市场活力,大草原、大森林、大湖泊、大沙漠等品牌的辨识度和认知度显著提升。
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将凝心聚力全面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丰富业态供给,全力将内蒙古打造成为自驾游的首选地、露营游的佳选地、度假游的必选地、康养游的优选地;坚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保护,做优“北疆文化”品牌,促进北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坚持登高望远、交流互鉴,完善中俄蒙国际旅游合作机制,发挥内蒙古满洲里边境旅游试验区等口岸城市作用,举办大型文旅活动、发展跨境旅游,在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中作出文旅贡献。
内蒙古公布首批自治区级非遗特色村镇、街区名单,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自治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打造一批非遗特色村镇、街区 ”的任务要求,为提升自治区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传承弘扬内蒙古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旅游高度融合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非遗特色村镇、街区创建评选工作。在各地推荐申报的基础上,按照非遗资源富集、基础设施健全、传承活动经常、融合发展有效的评选标准,确定创建莫尼山非遗小镇、托克托县河口村、清水河县老牛湾镇、青山区兴胜镇东达沟村、土默特右旗双龙镇、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东苏木、科右中旗代钦塔拉嘎查、乌兰浩特市三合村、库伦旗库伦镇上勿兰胡绍嘎查、奈曼旗青龙山镇四一村、巴林右旗查干沐沦苏木、克什克腾旗达日罕乌拉苏木、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镶黄旗新宝拉格镇、丰镇市隆盛庄镇、卓资县卓资山镇、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苏布尔嘎嘎查、达拉特旗树林召镇东海心村、杭锦后旗双庙镇太荣民俗村、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海勃湾区千里山镇、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额济纳旗巴彦陶来苏木吉日嘎郎图嘎查等24个非遗特色村镇,塞上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东河区乔家金街旅游休闲街区、达茂旗非遗手工艺一条街、呼伦贝尔古城旅游休闲街区、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华牛街”、乌审旗非遗大院、临河区黄河湾步行街、五原印巷非遗街区、阿拉善左旗和硕特民俗文化街、阿拉善右旗雅布来路非遗街区等11个非遗特色街区为首批自治区级非遗特色村镇、街区。
推进非遗特色村镇、街区示范点建设,是内蒙古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提升内蒙古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传承弘扬草原、农耕、游牧等优秀传统文化,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就业增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我厅将牢固树立区域性整体保护意识,加强业务指导和精准服务,推进非遗特色村镇、街区持续健康发展,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助力全区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聚焦旅游市场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呼包鄂地区打好旅游市场整治“组合拳”,
7月28日至29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在包头市达茂旗希拉穆仁草原、鄂尔多斯市库布其、银肯塔拉旅游景区等地开展呼包鄂地区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并召开呼包鄂地区旅游市场联合执法现场工作会。
督查组通过实地查看、现场询问、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包头市达茂旗希拉穆仁镇天堂草原•蒙古王城、卓亚艾力、达拉特旗浦京互贸、蒙草堂、东达蒙古王羊绒店等旅游景点、购物店等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各涉旅市场经营主体是否存在虚假宣传、强迫诱导消费、不明码标价等行为。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查组要求各地要提高认识,坚持问题导向,深挖根源症结、标本兼治,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丰富旅游业态,切实提升旅游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维护自治区旅游形象。要加强执法协作,深入推进呼包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协作机制,持续规范整治旅游市场,文化旅游部门要联合公安、市场监管、交通等部门开展旅游市场联合检查,全链条打击旅游市场违法违规活动。要以执法办案为重点,从严从快查办一批案件,防止线索久拖不办、久办不结。案件查办后要迅速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处理结果,回应社会关切。要对投诉举报较多的市场主体重点监管,旅游市场经营主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规范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依法开展经营活动。要优化投诉受理工作,密切关注和稳妥处置涉及本地区的旅游舆情信息,避免负面舆情酝酿发酵扩大,涉及旅游消费体验类的投诉,第一时间组织专人进行协调解决,并及时回复投诉人。
下一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将继续聚焦我区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旅游市场执法检查,强化对旅游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不合理低价游、欺客宰客、强迫或变相强迫购物等行为,有效防范各类违法违规经营活动,确保全区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有序。
“考古中国——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 考古项目拉开大幕,
7月29日至30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实施好“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重要指示精神,加大对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综合研究,“考古中国——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课题2023年度工作推进会在内蒙古清水河县后城咀召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物出版社、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清水河县文保中心等单位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考古中国”是国家文物局设立的重大考古研究项目,目的是围绕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开展联合攻关,以持续系统的考古工作,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认识。共计5大关键领域、11个重点方向的研究项目,包括早期人类和现代人起源、早期社会、文明与早期国家起源、夏商周三代青铜文明与早期王朝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式与发展;聚落与城市考古等。
清水河县后城咀石城在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乃至河套地区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考古成果丰硕,工作重要,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非常大,对于研究河套地区文明化进程有着重要价值。后城咀石城是内蒙古中南部地区龙山时代石城的典型代表,城门结构复杂、形制特殊,与已发现的古城相比有着很明显的区别,尤其是首次发现复杂的地下通道体系,为中国北方地区早期城市的建造提供了新的元素。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将逐步向城内的墓葬区和居址区推进,更加深入了解后城咀石城的聚落布局、主要功能以及考古学文化内涵,同时进一步厘清后城咀石城与石峁古城的文化联系,对丰富发展包括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渔猎文化在内的“北疆文化”内涵,科学认识“北疆文化”区域性、多元性和持续性的特质,对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届敕勒川文化旅游节暨生态恼包音乐节三天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
7月28日至30日,呼和浩特新城区青山圣水大美新城首届敕勒川文化旅游节暨生态恼包音乐节在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生态音乐广场隆重举办。
新城区敕勒川文化旅游节暨恼包生态音乐节致力于推广独具特色的“青山圣水·大美新城”文化旅游品牌,作为2023年呼和浩特市的重要大型活动之一,3天共计邀请到27组知名艺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游客50万人次,观演人员超过30万人次,其中外地观演人数约19.5万人次,本市观演人数约10.5万人次。据统计,音乐节带动呼和浩特市旅游消费达5亿元以上。
此次活动点燃了青城文旅市场的消费热情,强力拉动酒店、餐饮、住宿、交通等业态。活动期间,呼和浩特各景区接待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增长,新城区星级饭店日平均接待率达到90%,农家宾馆日平均入住率达90%,旅游购物和休闲娱乐场所生意火爆,旅游综合效益持续增长。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同时还带动了沿敕勒川周边的乡村旅游,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是典型的以文塑旅、以旅兴农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内蒙古展览馆开展“中华文化月月传——2023暑期特别策划暨呼和浩特国际青少年友好交流营”活动,
7月30日,“中华文化月月传——2023暑期特别策划暨呼和浩特国际青少年友好交流营”活动在内蒙古展览馆举办。来自俄罗斯、蒙古国、日本、韩国、泰国等5个国家75名国外师生及呼和浩特市10名学生参加了活动。
活动精选三种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邀请了和林格尔剪纸项目传承人段建珺、马头琴制作项目传承人莫德乐图和青城面塑项目传承人王建勇,为国际青少年朋友们讲述非遗项目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及制作技艺,带领大家经历一次集学习、展示、体验于一体的沉浸式非遗寻宝之旅。大家纷纷上手剪裁、敲击、捏制,领略指尖上的艺术,零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次活动旨在加强与国际友城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为世界友人提供学习和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与价值,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活动由内蒙古展览馆和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举办。
现场体验非遗项目制作技艺
85名国内外师生与传承人老师合影留念
东方甄选内蒙古专场收官首日销售额达5500万元,
7月24日,东方甄选内蒙古专场收官,数据显示,7月22日首日开场1小时,东方甄选抖音直播间和东方甄选app两个平台接近10万人同时在线,东方甄选主播开讲8分钟,2万单牛肉干售罄,首日销售额破5500万元,全网短视频播放量累计达1.8亿次。
7月22日-24日,以“文化带货”出名的直播电商平台东方甄选来到乌拉盖草原举办内蒙古直播专场,将直播间“搬”进了那达慕大会。“提到这国之北疆,是什么让你神往?”蓝天、白云、绿地……东方甄选通过“破圈小作文”和直播镜头,多角度展现内蒙古壮美风景,内蒙古非遗文化表演、那达慕盛会,也吸引着全国网友的目光。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国家的“粮仓”“肉库”“奶罐”,此次活动不仅使内蒙古收获了全网亿级的曝光,也使得更多的内蒙古优质产品走出内蒙古,数据显示,东方甄选内蒙古专场各种规格“风干牛肉”累计成交超过5.7万单,酱牛肉也深受消费者欢迎,大卖4.8万单。内蒙古贝贝南瓜、奶粉、敖汉小米、酸奶饼、牛肉酱,成交订单数纷纷突破了2万单。
内蒙古艺术剧院获第二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两项荣誉,
7月25日,2023第二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在山东聊城落下帷幕。
演出季上,30名参演的优秀中青年演员被授予“2023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表演艺术传承英才”荣誉。内蒙古区域仅内蒙古艺术剧院京剧团董炳振、二人台艺术团武燕妮分别荣获此殊荣。剧院也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入选展演代表队中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院团。
本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展演为期12天。来自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河南、山西、陕西和山东9个省(区)的98名优秀中青年戏曲演员和2300余名演职人员带来19场折子戏组台,涵盖京剧、秦腔、豫剧、吕剧、晋剧、柳子戏、青海平弦戏、二人台等20余个剧种,文武兼备,流派纷呈,集中展示了沿黄九省(区)戏曲艺术的深厚底蕴,有力彰显了戏曲人才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
演出季期间,主办方还创造性地举办了10场改稿会,组织专家指导基层戏曲院团修改提高作品,提升原创剧目质量,积极为院团打磨一批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吃饭戏”,助力基层戏曲创作人才培养。同时举办视频拍摄等一系列活动,多维度展示灿烂的黄河文化,立体化呈现黄河流域戏曲文化繁荣发展的新气象。
联系pg电子游戏官网入口:0471-6967812;mail@nmgwlt.cn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8